开云棋牌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详解:人工增雨雪不会污染环境
来源:kai云体育app官方    发布时间:2024-08-26 16:53:08 浏览量 : 11 次

  在2月9日至13日的两次降水期间,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北京、天津、河北等旱区采取跨区域联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减缓旱情起到非消极作用。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开展的情况如何?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郭学良表示,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建立的,通过飞机、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转化效率。例如,播撒碘化银催化剂,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进云中过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通过飞机向云中播撒吸湿性催化剂(氯化钠等盐粒子),促进云滴粒子形成的核化和碰并过程,产生降水粒子。

  “这些事实和原理,是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模拟试验和外场科学试验检验和验证,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的。”郭学良说,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大量人工影响天气科研和外场试验成果的积累,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目前已趋于业务化。

  气象专家强调,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不可能做到晴空条件下的“人工造雨雪”。人工影响天气的范围和影响是有限的,不能夸大。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王广河举例说:我国上世纪70年代之前叫人工“降雨”,之后改为人工“增雨”,“人工增雨这个概念就更为科学,意味着对具备人工影响天气条件的云施加影响,会使其增加一定的雨量,而不是想让天空下多大雨就可以下多大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介绍,立春之后,我国暖湿气流开始活跃,水汽条件较好。此次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位置偏北,为气象干旱区带来了良好的降水条件。各地气象部门适时开展的人工增雨雪作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代人工增雨雪活动开始于1946年,目前全世界每年有30多个国家开展这项工作。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居世界第一。

  王广河说,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得到大规模发展,成为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一项公益事业,跟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王广河介绍,人工增雨雪是人工影响天气中最常见的一种,我国早在1958年吉林大旱时就实施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2008年8月8日,为保障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受影响,气象部门在北京郊区和河北省进行了大规模地面火箭人工消减雨作业,累计发射火箭1104枚,有效保证了国家体育场外围降水云系提前降水或减弱,成功完成了国家体育场奥运开幕式拦截降水任务。在扑灭1987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人工影响天气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气象专家指出,总体来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中等水准的1/4。干旱灾害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与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紧密关联。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大范围、长时间的特大干旱,说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显著加剧了干旱的严峻性。

  在这样的天气特征情况下,通过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要使用碘化银等催化剂,很多人有疑虑:这些催化剂会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不利影响吗?

  王广河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常常使用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都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但碘化银用量极小,飞机飞一架次所用的碘化银大约在200克到300克,一枚高炮炮弹只含有1克碘化银,一枚火箭弹里边大概只含8克到15克的碘化银,这个量的碘化银分散在很大的区域里面,其单位面积的含量微乎其微。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长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密云水库等区域进行过监测,根据结果得出银离子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不到污染的程度。

  气象专家指出,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上游地区进行人工增雨雪,会减少下游地区的雨雪量。在大范围降水过程中,云中水汽是不断补充的,上升气流一直在变化,云系一直更新。人工催化作业对水汽的影响比较小,因为降雨(雪)量只是水汽通量的一小部分,而催化增雨(雪)量又只相当于降水的一小部分,所以人工催化作业对水汽通量的影响是很小的。

  为了检验上游人工增雨作业对下游降雨量变化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曾专门设计过一项人工增雨随机试验,最后的统计根据结果得出,催化区下风向的降水量,同催化区一样是增加的。科研人员还分析了在澳、美、以色列、瑞士进行的其他四项人工增雨试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统计结果。(记者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