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小家电行业中,电动剃须刀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随着一则关于不一样的品牌剃须刀的测评视频的发布,这一话题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此次事件的核心在于徕芬的创始人兼CEO叶洪新,他对测评博主的指控及其与前员工的“隔空论战”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场风波不仅是品牌之间的较量,更是徕芬作为“平替之王”在新兴市场中的增长焦虑的真实写照。
在测评视频中,博主楼斌Robin对比了飞科和徕芬的电动剃须刀,得出的结论是飞科的399元产品在剃净度和性价比上优于徕芬的699元剃须刀。此番结果显然触动了徕芬的神经,叶洪新迅速转发该视频,并对测评的公正性提出质疑,甚至直接抨击楼斌的亲哥哥潘坚,声称他在离职后为竞品服务,以此打击徕芬。叶洪新的强硬回应显示出他对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的重视,尤其是在电动剃须刀尚未成为徕芬的核心产品的情况下。
徕芬的知名度曾因其高速电吹风而迅速提升,2021年其销售额从1.5亿飙升至2023年的30亿,成为高端电吹风市场的“平替之王”。然而,随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电吹风行业已开始显现增长瓶颈。根据奥维云网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电吹风的市场零售额将同比下降10.5%。在此背景下,徕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电动剃须刀这一新兴品类,希望借此实现新的增长。
然而,电动剃须刀市场的迅速增加和消费升级也给徕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依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电动剃须刀的零售额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大幅度增长10.5%。这说明花了钱的人高端剃须刀的需求正在一直上升,然而,徕芬的入局却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电动剃须刀市场的激烈竞争,徕芬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上加大力度。
从产品设计上来看,电动剃须刀与电吹风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更关注刀网的贴合度、震感控制和续航稳定性。而在消费的人方面,电动剃须刀的主要用户是男性,这与徕芬之前主要是针对女性的市场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徕芬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这些差异化的需求。
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徕芬选择了拓展新品类的策略。2023年10月,徕芬推出了售价299元的电动牙刷,但市场反响平平。对此,叶洪新坦言,在这样的价格区间内,徕芬的毛利仅有不到40%,远低于竞争对手的70%。他甚至表示,该品类市场极度畸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发明显。
面对电动剃须刀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徕芬在今年5月推出了T1Pro与P3Pro系列剃须刀。这一系列产品首次将直线电机微型化至个护设备尺寸,解决了散热、电磁屏蔽等技术难题。尽管如此,行业内的竞争依然激烈,尤其是在品牌、价格和技术上,徕芬必须不停地改进革新,才能在电动剃须刀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此次论战的背后,徕芬的增长焦虑显而易见。随市场的一直在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一直在升级。徕芬需要在保持自身“性价比”优势的同时,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品牌形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叶洪新曾表示,徕芬的剃须刀是其“巅峰之作”,这不仅是对产品的期许,更是对品牌未来发展的挑战。在电动剃须刀市场中,如何突破现有的局限,建立花了钱的人品牌的认可,将是徕芬面临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徕芬在电动剃须刀市场的探索之路,既是品牌战略调整的体现,也是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回应。通过不停地改进革新和适应市场需求,徕芬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继续保持其在个护小家电行业的领头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